成为一名讲好苏河故事的“小水滴”——生环学院举办苏州河讲解志愿者踩点培训活动

发布者:崔玉雪 | 发布时间:2022-03-01 | 动态浏览次数:18


       奔腾的黄浦江和蜿蜒的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发展,延续着城市的历史文脉和记忆。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长宁团区委以服务“一江一河”民心工程为着力点,面向广大青年招募“小水滴”志愿者,共同为苏州河长宁段滨河公共空间的打造献智献力。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积极响应“小水滴”志愿者招募号召,短短几个小时组建了一支由30名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将从2022年3月起定期开展苏州河华政段讲解志愿服务活动。

1

      苏河华政段全长900余米,2021年9月23日苏河华政段“一带十点”全线开放,百年前伫立在苏州河畔的历史建筑群与今日苏州河美景完美融为一体,这里成为上海“一江一河”中又一段独具特色的滨水岸线,是苏州河“城市项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

      为了让志愿者们详细了解苏州河华政段“一带十点”的“前世今生”和苏州河如何从“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和“发展绣带”的绵长历史,为今后开展志愿服务做好充分的准备,2022年2月26日一早,华东师大生环学院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苏州河华政段实地“沉浸式”培训。生环学院党委书记刘婕、长宁区团委副书记郭文瑞、长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明办项目负责人王秉玮、生环学院党委副书记路葵和目前就读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的华东师大校友金宵羽等共同参与本次志愿者踩点培训活动。

3

      长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明办项目负责人王秉玮老师、生环学院党委副书记路葵、校友金宵羽共同为志愿者们讲解“一带十点”的历史文脉。“纪念不分国界舍己为人的良师”的思孟园、“华政明星楼”格致园、“师法自然曲水流觞”的倚竹苑、“象征公平公正”的獬豸园、“苏州河上唯一用单位命名”的华政桥、“十景C位”的桃李园、“沪上最早女校”的东风角、“海棠簇拥的下沉广场”法剧场、拥有“百岁精灵”的银杏院、“苏河活力小驿站”书香园,以及“一带十点”建设中的感人故事,志愿者们一路走一路听,感受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传承如何完美融合。

4

      生环学院党委副书记路葵最后希望志愿者们能充分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学,讲好苏州河的故事,共同为“一江一河”民心工程贡献青春力量。

文:路葵 图:李立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附:部分学生活动感想
崔耀楠:凝聚力工程博物馆的核心精神就是凝心聚力。博物馆里习总书记的语录也让我感触颇深,“满腔热情为苦难群众办事”、“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我想不论我之后身处什么岗位,这些话语都会时刻影响着我,让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其实,长宁区与华东政法大学建设苏州河华政段,使其成为可以锻炼、可以游玩的公共活动新地标,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不正体现了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的精神吗?我想,全国各地一定有许多像他们一样一心想着群众的基层党组织,而我也将以这些优秀的党员同志们为榜样,向他们看齐!
李尤:通过这次参观苏州河(华政段)与凝聚力工程博物馆让我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上海市共进行了四期苏州河治理工程,成功将这条原本环境较差的河流转变成为碧波荡漾的秀美河道,同时对标国际级河滨区,将沿线景观进行重建、修复、美化等,形成了一条靓丽的“城市项链”,而华政段则是这条项链上的一颗“明珠”:半开放式的华政校园,一座座修缮后的老建筑屹立河边,中式的飞檐翘角和西式的外廊,都赋予了这座校园以及滨河步道全新的景致,彰显了上海的生机,给广大参观者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
万芳秀:记得本科的时候,张勇老师带领我们到上海市城市规划馆参观学习,了解到苏州河的前世今生。20世纪20年代,苏州河是一条受人诟病的黑臭河流,80年代,上海市委政府着手谋划了苏州河的治理工作。经过科学规划、严格治理,苏州河从一条刺眼的黑丝带转变为发展绣带、生活秀带,深刻体现了“上海城市人民建,上海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这一理念也在接下来参观的凝聚力工程博物馆中更好展现。在这里,我领悟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正如我在陈列窗口的一则报纸中看到的这样一段话:“也许只是一些组织合唱队之类虽婆婆妈妈却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小事,也许是为下岗工人寻找开发新岗位那样关民生的大事……它们同样倾注着党员和党组织的情感和心血,让党的形象在群众中有血有肉,可亲可敬……”,党为人民造福事业涉及到了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此次参观使得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这句话在我心中更加具象了。随着时代发展,无论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方法怎么变,但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而这也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变成我们坚定不移的信念。
徐嘉艺:苏州河华政段的慢游步道将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相结合,漫步于此,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如诗如画。以古银杏树为代表,全长九百余米的苏州河华政段滨水空间精雕细琢,彰显着对历史的敬畏。散落在华东政法大学校园内的近代建筑古朴典雅、中西合璧,文化底蕴扑面而来。看到这样的美景,我们很难想象到以前这里的生态环境是受到严重污染的。苏州河曾有一段黑历史,虽然它见证了上海工业的发展进程,但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而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开展,苏州河的环境才逐渐得到了改善。如今它的风貌已经焕然一新,项目整治工程将黑臭河水变成了景观生态河,市民漫步两岸,一边可以饱览苏州河滨水风光,一边可以欣赏百年校园的整体风貌,感受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这样一段滨水漫步空间的打造融入了很多生态学的理念和措施,像河段水质的治理、百年古银杏树的保护,鲜花廊架的植物配置、迷你中式园林的设计等等,它们的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故事。
徐悦:苏州河华政段一带十景,每个景都蕴含着一个故事。思孟园旁的大理石小道,是2000多名工人一块块铺就的,每块石砖都有其专属的编号,独一无二。獬豸园虽小,却尽显中式园林特色,太湖石所堆成的獬豸,其所代表的“公平正义”涵义正与华政相应。桃李园恰好是苏州河的弯处,视野开阔,所设置的座椅也是由工人们一块块拼接而成。苏州河华政段的堤坝是用水磨石特殊工艺筑成的,触感光滑温凉。这一路上的景色饱含人文情怀,左侧是校园风光,右侧是河景,漫步其中,心旷神怡。
陈婧:时间紧、任务重、期待高,是华政段“一带十点”最突出的特色。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树一木均由建设者们手工完成。从决定将沿河布道进行拓宽到施工过程中每一处贴心的设计与关怀,无一不透露着党对于人民美好生活建设的认真与细心,正是这一次次脚踏实地的考量和决策才有了如今居民们自由奔跑、自在生活的场景,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郑俊勇:首先的思孟园,地面的大理石铺就的路面就不简单,每块大理石砖。都是专门定制的,共有8万块全部由工人逐一打磨手工拼接,每一块砖都有自己的专属编号,这工程量,以及其背后的目的,不得不令人赞叹,正是为了不扰民,才选用此法。不了解其中的人,不过是觉得普通的一条大理石小路,却难以体会其背后的劳动。跳了几个景,来到獬豸园,小小的园林,内涵深意,其中用太湖石堆叠形成的“獬豸”模样,象征“公平正义”,是对华政“司法正义”的传承,园内还有正气五松针,竹编月亮门,我与旁人嬉笑道:这月亮怕不是指的是“包大人”,倒也是象征公正。其中还有银杏叶式铜铸标牌,其上有二维码扫码,可了解各植物信息,不明觉厉。最后的书香园,也是令我们甚是欢喜之处,此处一座倚华政图书馆而建的咖啡馆,还在步道边上增设了咖啡吧台,怕是游人读者休憩的好去处。透明的玻璃房,隔壁便是小桥流水人家,阳光斜射,拿一本书,点一杯咖啡,怕是一个下午也不够花费。似乎一切是那么平常普通,但这里面似乎又包含着很多历史与情感,以及老师沿路介绍的各种景点背后的故事,怕不是一两天可以了解清楚的,为了做好这个讲解志愿者必要多花点功夫才好。
徐嘉丽:通过老师和华政的同学有关华政河段苏州河的背景和介绍,我慢慢融入到这样一种情景式的模式当中去。原来华政和华师的历史联系也是可以这样紧密,原来华政的校园可以这样散发着古朴而浪漫的气息,原来上海的母亲河曾有过这样一段段的历史变迁和过往……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自踏上苏州河畔的步道走一走看一看品一品,才能真正领略到这景这楼这花这树远甚过那大段大段文字的雕琢。这次的参观让我对苏州河华政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得到了很多知识的补充,相信这会给我之后的志愿者讲解增添光彩。行程虽简单但丰富且充满趣味性,收获颇丰。希望之后的自己能够充满信心地去当好一名讲解志愿者。
周李奕:走在华政步道上,第一眼吸引我的是带有上世纪老上海风格的建筑,西式风格与中国传统的红墙绿瓦融合,文艺优雅却又各具特色。过去的建筑比现在的高楼大厦多了一份可供品尝的韵味,最大区别在于细节处理,华政楼的门窗、回廊、立柱、飞檐形状用才无一不体现出设计者的用心。沿路讲解听下来我不禁对步道背后工作人员肃然起敬,不论是政府还是施工方都在全心为市民考虑,寻求创新和实践的平衡。一方面要维修老建筑,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留着建筑原样,让我这样的新人能看到二十世纪的风景,仿佛穿越了时空;另一方面要开拓新的步道,扇形地砖、水磨石、竹编月亮门、银杏等等都是我没见过的材料,可以感受到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为因地制宜和兼顾美观实用做的很大努力。为了保证施工不扰民,现场的扇形地砖都是人工铺成的;为了保障校园安全,每一段步道都做了软隔离且种类多样,利用有限的面积打造出小桥流水等特色景观,步道不足一公里却实实在在给足了惊喜,其建设技术一定是同类型中的顶尖。比起单纯欣赏风景,解说后的经历更让人记忆深刻。
张淑怡:通过本次行走苏州河华政段、参观凝聚力工程博物馆的活动,我深刻的感受到“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从臭水浜到景观河,苏州河承载了太多太多的上海记忆与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苏州河华政段设计中蕴含的巧思:建造时候避免打扰周围居民,大理石铺就的精美扇形纹路,全部由工人逐一打磨,手工拼贴,每一块砖都有自己的专属编号,城市更新离不开每个人的奉献和创造。
王芳:在对苏州河的沿路参观中,我们可以去领略当年闻名遐迩,人才辈出的圣约翰大学的前世今生,圣约翰大学的理学院、教育系、中文系等在1949年并入了华东师范大学,所以当看到圣约翰大学的建筑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当然,这次的苏州河之旅不是简简单单的去欣赏风景,也是为“一江一河”上海青年志愿服务去提前踩点,我觉得这个志愿活动十分的有意义,让我们大学生党员将服务社会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凝聚力博物馆是上海基层党建联系服务群众的阵地和宣传展示窗口。在参观途中,我们可以看到上个世纪的老古董比如煤炭炉,夜壶等等充满生活气息的老物件,这些生活必需品的变化也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见证者。
杨颜溢:本次活动中,我先是看到了民生基建工程——苏州河沿岸步道的修建,我看到了修旧如旧的匠人精神,我也看到了为人民办实事不扰民的民生福祉,我也看到了政府下大力气整治苏州河的决心。
赵铖钰:虽然之前已经在线上平台上“云观光”了一些景色,但实地参观后仍然很震惊。温暖的阳光,波光粼粼的河面,高耸的屋檐,充满历史感的深红砖瓦,中西合璧的建筑群,时而低飞轻触河面的飞鸟,透过树叶婆娑的光影,正是我心中美好春天的样子。参观过后,根本无法想象之前苏州河“脏臭差”的样子,也深深的感慨治理的不易。在路老师等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了解了很多发历史风情。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别致的含义,结合华东政法大学的历史变迁,让我收获满满。漫步在苏州河华政段步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百年前圣约翰大学的历史建筑群与苏州河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相信在未来,华政步道会变成更加迷人,成为越来越多人打卡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