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的名片与规划中体会上海——环境问题观察第一次课程实习

发布者:崔玉雪 | 发布时间:2023-10-16 | 动态浏览次数:11

2023年10月15日星期日,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张勇老师、2023级环境科学与工程的30名本科生和3名研究生助教一行赴上海中心、浦东滨江大道、外滩和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参观实习。本次活动是我院大一新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环境问题观察》的第一次课程实习。



上午:上海中心、滨江大道、外滩

上午8点,大巴车已经在宝龙广场前等候同学们,大家准时开启了本次的实习课程。经过40分钟左右的车程,我院师生抵达了上海中心。在观光厅售票处,张勇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今天的行程安排与注意事项并强调此次的实习报告需紧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环境让城市更美好”这一主题来行文。随后张勇老师给出一些关于上海中心的参观建议并安排同学们自行参观。


同学们认真听取介绍今天行程安排与注意事项

同学们在入场检票之后首先参观的是负二层的展厅,了解到关于“上海中心之最”(如最大的阻尼塔、最高的绿色建筑等)以及国内外众多超高建筑的基本信息。

上海之最

阻尼塔

在参观完展厅后,同学们乘坐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电梯,仅耗时55s就到达了118层,其最快速度可达18m/s。一下电梯,便来到了“上海之巅”。从观光厅往下看,曾经的十里洋场、黄浦江、苏州河、繁华的大上海尽收眼底。

节能环保的电梯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电梯

俯瞰上海

在近一小时的欣赏参观后,张勇老师先为同学介绍了关于雾霾的一些知识,雾霾天气影响了今天的能见度。当同学们望向远方,便可观察到平时在地面不易察觉的PM2.5。张勇老师紧接着介绍了关于上海PM2.5的相关情况,并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PM2.5浓度进行了对比,同学们都意识到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浦东与浦西

能见度偏低的浦西

随后,在张勇老师的指引与介绍下,同学们找到了今天行程所路过的延安路高架桥。通过几个灰色的标志建筑找到了大家熟悉的南京路步行街;通过高楼之间的一块绿地,同学们便找到了人民广场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位置。

往西面看,与浦东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形成对比的是位于浦西的一些老楼房与老空地,这就是上海的“老县城”原址。我们可以看到“老县城”里面圆形的道路,离同学们近一点的一片绿地是豫园,离同学们稍远的一片绿地是新天地,在此可以充分感受到上海新城区与老城区的鲜明对比。之后,张勇老师指引同学们找到了位于中山公园附近的龙之梦购物中心,华师大中北校区离此地仅1公里的路程。




上海的老县城

“位于我们正下方的是上海房价最高的小区——汤臣一品,一个城市最好的居住环境还是在江边。”接着映入眼帘的便是南浦大桥,再下游就是卢浦大桥。在两桥之间便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上海世博会标志,其中一个白色鸡蛋形的场馆便是——梅赛德斯奔驰中心,许多的演唱会便在此举行。在梅奔中心的对面是发电区的老厂房,如今改造成了上海艺术馆。在以往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闵行校区附近的两个大烟囱,这便是上海吴泾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冷却塔了,该厂是上海地区投资总额最多、环保水平最高的电厂之一。



同学们拍照留恋

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界处,便是那道著名的“江河黑黄分界线”,提醒着人们不要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代价,严重的污染不仅破坏了城市环境,更影响着市民的饮水健康和农产品的质量,制约着上海市的发展进程。在老一辈上海人眼中,苏州河几经沉浮,从上世纪50年代的“淘米洗菜”到80年代的“鱼虾绝代”再到如今的“人见人爱”,这条河流见证了民生的改善,支撑了城市的发展,映射了时代的变迁,更讲述了一段从“人水矛盾”到“人水和谐”的上海故事。

“分界线”

10点40分,在结束了上海中心的参观后,紧接着便是3公里的浦东滨江大道的徒步之旅。途中,张勇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沿途的建筑物和河道污染防治措施等知识。

徒步之旅

“三件套”

米老鼠

在滨江大道稍事休息的同时,几位上海本地同学向大家讲述了本地人眼中的上海并推荐了一些值得参观的景点。


上海同学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在浦东的滨江大道步行结束后,同学们一起乘轮渡到达了外滩,并在人民英雄纪念塔附近合影留恋,随后张勇老师总结了上午实习课程并介绍了下午的实习安排。


外滩合影

下午: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下午14:30,同学们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开启了下午的课程实习。进入馆后不久,师生一行赶上了三点钟的免费官方讲解,在解说员的讲解下,同学们对上海的发展历程与城市定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碰巧赶上的官方讲解”



同学们参观关于上海的建筑模型

在听完解说员的讲解后,下午15:50同学们在二楼人文之城的入口处集合,张勇老师给同学们解释了“环境保护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深层次含义。上海要通过建设成为“人文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其中环境保护者所做的工作就是将上海建设为“生态之城”。

“什么是环境?“张勇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环境是以人为中心的外部世界的总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理解人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需求,以人为中心的外部世界是什么,从而便引出了“人文之城”的概念。

随后,张勇老师解释到第一次实习课选择黄浦江与苏州河的原因是上海依水而生,沿河发展,上海沿着苏州河由一个农村发展为一个城市,再沿着黄浦江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

这就是上海发展的脉络。

张勇老师为同学们讲解

上海的交通无疑是国内最便利的,航空港、航海港和机场的数量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上海的环境工作者为浦东机场的建设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浦东机场在建设的时候面临许多的问题,第一是占地面积的问题,第二是拆迁所需费用的问题,第三是飞机的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口海岸学奠基人、华东师范大学陈吉余教授就选址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浦东机场的选址不应该选在陆地上,而是应该选在滩涂上”。选择在滩涂上,一方面节省了一大笔投资,其次由于滩涂的不断扩大,浦东机场的面积也不断扩大,从而陆续修建了五个跑道。

但是原来滩涂上的鸟怎么办呢?机场四十平方公里内不能有太多的鸟。其中著名的生态学家、华东师范大学陆健健教授提出:鸟一定要守在一个地方呆下去吗?不是的,因为所有的鸟都有一个习性——鸟为食亡,即食物在哪里,鸟就在哪儿。陈吉余教授和陆健健教授提出一个设想:可以在九段沙挖出一片土地,并投入一定的食物,鸟便自动飞到这儿。

专家们提出在九段沙“种青促淤引鸟”的方案,最终得到采纳。之后事实证明,该方案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不仅解决了飞机的安全起降问题,而且也给鸟类营造了一个新的理想栖息地,有效保护了鸟类的生存环境。可以看出,环境工作者为上海的交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同学们认真观看模型

接着,同学们来到了位于三楼的生态之城,“我们学院叫做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那大家觉得生态与环境有什么区别呢?“按照张勇老师的理解,生态主要针对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群落的研究,而环境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中心,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

“地球上的八十亿人是生活在城市里,还是生活在农村里对大自然更好呢?”张勇老师提问到。《城市的胜利》中写道:人类的数量是庞大的,如果分布在世界各地对大自然的压力是很大的。但是人类发明了城市,现在大部分人生活在城市里,城市让建筑立体起来,用更少的空间居住了更多的人,使大自然的负担大幅减少。通过张勇老师的普及与解释,同学们在城市对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一问题上有了深刻的理解。

同学们认真听讲与记录

“上海的面积是不断增大的,长江之水天上来,这个过程带来了无数的泥沙,泥沙的沉降使得流速减慢,最终使江面变宽。“张勇老师解释了上海面积不断增长的原因。

随后,张勇老师讲解到: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自2019年7月1日该政策提出以来,华师大环境教育工作者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与实施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最后,张勇老师介绍了东滩湿地,提到上海是江海交汇、泥沙沉积的地方,营养盐的聚集吸引了小鱼小虾,小鱼小虾吸引了大鱼大虾。因此上海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下午5点钟,同学们不知不觉听完了张勇老师的讲解,张勇老师在展示馆入口处就今天的课程实习进行了总结,第一次环境问题观察的实习课程也到此完美地画上了句号。



张勇老师总结今天的行程

此次环境问题观察实习同学们进入上海中心、行走“一江一河”、参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从直观上感受城市特色、上海的发展历程与城市定位。使同学们对本专业的认识和感受更加深刻。同时,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去了解可能会发生的环境问题进而启发同学们关于环境保护的思考。这种实践教学的方法,以环境问题为着眼点,不但培养了同学们专业兴趣,启发了专业思考,还开阔了专业视野,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境问题观察》不仅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也建设了网络在线课程,已于2017年3月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成为宣传我校环境专业建设成果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平台,现可登陆中国大学MOOC参与本课程的第十五次开课。该课程从新生入学即开始,结合课堂讲解,通过参观和考察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辰山植物园、吴泾第二发电厂、老港垃圾填埋厂、苏州河工业文明展览馆、苏州河梦清园水污染治理展示馆、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崇明西沙湿地、可口可乐公司、SGS公司环境实验室、紫竹科学园区、上海市环境监测站、上海华闵环境科技公司等单位,在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之前,以环境问题观察为起点,了解环境现状、理解社会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深入思考、激励专业学习,为培养创新型环保人才奠定基础。


文:汪晨 图:王星宇、张勇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