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实验设计

发布者:刘敏 | 发布时间:2018-06-25 | 动态浏览次数:642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环境毒理学实验设计

课程名称(英文):Design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学分:2

学时:72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三年级

授课语言:中文

开课院系: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课程网址:大夏学堂→https://elearning.ecnu.edu.cn/webapps/blackboard/execute/ modulepage/view?course_id=_3254_1&cmp_tab_id=_8124_1&editMode=true&mode=cpview

撰写人:张颖

审定人:

一、课程简介(中文)

“环境毒理学实验设计”是环境科学专业教育课程中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学科基础课“环境毒理学”的配套实验课程,面向已修读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学生。课程主要介绍环境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及最新进展,讲解课题选择、文献查找、实验设计、数据分析、问题解决、报告撰写等科学研究流程。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组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通过自主探索研究,合作完成从课题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到报告撰写的全过程。本课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研究型实验教学,促进理论与实验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对境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较系统的理解和实践,帮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环境毒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答面临的实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强化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简介(英文)

This is the laboratory session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offering for the students who have taken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The class introduces the basic research 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recent progress, as well as a systematic framework of literature searching, experimental design, data processing, and report writing.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join in a research team and select a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topic of interest. Research projects are design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and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in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program from experiment design to data analysis and paper writing, students could integrate the knowledge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to explore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problems.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学会获取信息和整合资源,了解和认识国内外面临的环境毒理学问题,掌握境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学会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来分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学会在复杂信息中把握关键问题并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够自主制定研究方案、完成实验过程并有效展示成果。学生将形成较强的科学兴趣和探索意识,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较强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开放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和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良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掌握:环境毒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实验结果的基本分析思路。

熟悉:模式生物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环境毒理学的野外调查方法;实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报告各部分的写法。

了解:环境毒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学术道德规范;实验动物伦理学。

  

重点与难点

重点:环境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文献检索;环境毒理学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讨论;研究报告撰写。

难点:如何设计出符合科学逻辑的环境毒理学实验课题;如何有效地解决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课程简介

第二节实验室安全

第三节学术道德规范

  

第二章课题选择与实验准备

第一节课题来源与选择

第二节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第三节研究对象的分析

  

第三章 实验设计

第一节 经典毒理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环境毒理学的实验研究和野外调查方法

第三节 环境毒理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策略

第四节 小组讨论与分组设计

第五节 全班讨论与方案改进

  

第四章 实验过程控制

第一节 实验动物伦理学

第二节 预实验与正式实验

第三节 实验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四节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研究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 研究报告撰写概述

第二节 研究报告各部分的写法

  

第六章 课题总结

第一节 分组报告

第二节 反思与建议

  

教学方式

课程以“基本研究意识培养—创新研究意识培养、综合实验能力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基本思路,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推进教学活动。

1. 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和课堂讨论分析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问题讲解课题选择思路、文献查找、问题解决、数据处理、结果讨论、报告撰写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穿插介绍实验室安全、学术道德规范、实验动物伦理学等研究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自主设计实验;组织全班讨论活动;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及时指导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学生开展互动讨论;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课程教学。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尝试通过文献检索寻找感兴趣的课题,并对课题背景进行梳理;自由组队形成研究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初步实验方案;根据全班讨论结果及教师建议改进和完善实验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及时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解答问题,反思在实验过程中的动物伦理学问题;分析实验结果,如有需要进一步修正实验方案,并开展重复实验;提交实验总结报告,并在班内进行汇报,讨论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实验改进方法。

  

教学时数分配

章次

学时

2

4

12

42

8

4

  




四、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

David A. WrightPamela Welbourn著,朱琳译:《环境毒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资料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Chemosphere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等专业期刊中的最新文献。

  

五、考核办法与评价结构比例

课程考核涵盖从课堂参与与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形成与完善、实验过程控制与改进到实验报告形成与分享的全过程,由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助教、学生共同完成课程评价。课程的评价结构比例如下:

课堂参与与讨论15%

包括每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合作度、实验动物日常饲养和维护等10%,由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和组内互评共同决定;课堂讨论和大夏学堂发言情况5%,由任课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和大夏学堂使用情况决定。

实验设计方案30%

每组需完成实验设计方案的撰写,包括选题背景、问题与假设、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设计和组织、需要的资源和条件、研究的可行性、预期的成果等,进行课堂展示和答辩,并对其他各组的设计方案做出点评和建议。根据实验设计方案的具体评分标准,由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助教、全班同学共同完成评分,教师分数占其中的50%

实验过程控制 20%

每组需及时完成在线实验日志,记录每项活动的基本情况、研究活动过程、原始实验数据、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取得的阶段成果、发现的新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并与小组成员及教师进行讨论和分析,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根据每组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验日志进行评分。

研究报告与分享35%

每组需根据实际实验进展完成研究过程的总结报告,已获得成果的可形成成果报告,没有获得研究结果的可写研究过程、失败原因分析和获得的启示,报告中须包含研究过程中的收获、感受和体验,并进行研究项目和问题解决策略的课堂分享。根据研究报告的具体评分标准,由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助教、全班同学共同完成评分,教师分数占其中的50%

激励性评价

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提出创新见解以及在团队合作、责任承担、互助互享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将获得适当激励和加分。